自學生交流平台

Cindy Chen
9 min readJun 8, 2018

--

關於此平台最初的構想,來自於我自學一個多學期來的經驗。因為我的方式是屬於個人申請,為了認識更多自學生,想多了解他們怎麼規劃自己的學習、玩出不同的興趣,以作為自己學習上的參考,透過FB社團也認識了一些人。

但我發現,FB社團交流的資訊比較雜,有些社團除了包含自學生,還有家長、老師等身分的成員,交流的話題性質很廣,分享的資源也缺乏整合性。而且,若想認識相同興趣的自學生,甚至能透過即時互動、面對面交流討論的方式,可能因縣市聚離遠,也較為困難,因此產生創立這個平台的構想。此平台是以『自學生』為主體,希望能將更多自學生串聯起來,並將所有資源、活動、不同自學生發展的興趣領域等資訊,作清楚、完整的分類。以下用比較清楚的圖示(請原諒我畫很醜很簡略的UI,只是為輔助文字,讓大家有想像的具體畫面lol),來講解我對此平台的規劃:

這是網頁的登入頁面。你會看到以fb帳號的登入鍵,這部份會在稍後作詳細說明。左邊四個圓環內,皆有重點式的介紹(關於此平台的功能),可以各別點入,點入後會出現以下不同的介紹。方便大家快速、簡單的認識一下。詳細內容稍後說明。

當辦好帳號及登入後,會看到下圖這個畫面,分成五個圓環(類別),我就從『尋找夥伴』開始,順時針依依介紹。(網頁的動向規劃還沒有想的很仔細,細節部份會在往後作進一步規劃)

點入後,可以看到每位有註冊的自學生都會依各自所選的『興趣標籤』歸類(同一個人可以依興趣選不同甚至多個類別)。假如你對『自然科學』情有獨鍾,想認識更多對這方面有同樣愛好的自學生,並且能彼此交流討論,就可以點選『自然科學』類的標籤,上面就能找到所有對這方面有興趣或有鑽研的自學生。依依點入不同自學生的個人頁面,看看他學的和你所學的東西有哪些部分很相似,甚至進一步和他交流(私訊)。而在有些頭貼圖示的右上角,有類似小旗幟的紅色圖形,那是『夥伴標籤』,意思是你若找到合適的學習夥伴或興趣很相近、可能長期交流的人,你就能點選此標籤,以後只要在你的『標籤夥伴欄』內搜尋他,就可以立刻找到。

第二個圓環-『自學議題討論區』:

我想把自學過程中常會遇到的問題作彙整、區分,讓大家依問題性質分類提問。議題的『分類標題』這部份,還要再向更多人尋問和整合,目前只是大略說明,會以何種形式作討論,能使更多自學生在遇到問題時,提問更有方向性、更加方便。

第三個圓環-『學習資源分享區』:

每位自學生學的領域都不相同,在尋找學習資源的過程中,應該都會發現很多很棒的學習資源、線上學習平台、網站等,有些資源可能比較少人知道,因此我想將學習資源也作分類,讓大家在發現不錯的網站及資源時,都能在這裡分享。若有人要尋找相關資源時,也更為容易。

第四個圓環-『線上讀書會』:

同樣依興趣類別作區分,假如某一天你想籌組或參與關於『某程式教學』的線上讀書會,就可以點選『程式』類別。

當你要點進去此類別時,必須先選『最新消息區』或『影片記錄區』。

若選擇『最新消息區』,你能夠看到目前正在開放報名的讀書會有哪些,包括主題、讀書會時間、大致討論內容等等,你就能依感興趣的主題及方便參與的時間作報名。

若選擇『影片紀錄區』,則是可看到過去的線上讀書會影片紀錄,讓當時可能無法同步、即時參與的人,也能透過影片回顧來學習。

任何人都能籌組線上讀書會。此讀書會是讓自學生們達到『遠距』、『即時互動』,甚至『面對面』討論及交流的目的。不會再因縣市、地域的阻隔,少掉很多能認識彼此、互相學習的機會。

而籌組讀書會的方式,可以先從這平台上認識的自學生開始。比如說,我和你都知道彼此對寫程式有共同的愛好和興趣,且各自在平台上都認識了不少對寫程式有興趣的人,就能私底下聯絡(私訊)這些人,共同開個聊天群組,當這些人都有想開線上讀書會的想法和意願的話(已討論好主題、內容、可行時間),且達到一定人數,就能在『最新消息區』釋放消息,讓更多人來報名參與。當然,若只想找彼此已經較熟的夥伴開定期的線上讀書會也是ok的(不一定要公開釋放消息),就看大家各自要以什麼方式達到交流、共學的目的。

建立讀書會的目的,還有很重要的一點(我想像的理想狀態lol),就是希望大家能找到彼此的『績效夥伴』,最好能定期的開讀書會。若有看過《沒有教室的未來大學》一書,應該比較清楚我的意思。就是透過彼此約定學習目標,定期的開會來互相檢視、監督是否達到各自立訂的學習進度和目標。這樣的方式除了能增進學習效率,也能讓學習更有動力。

第五個圓環-『小聚.推薦活動』:

點進去後還會再分三個圓環(類別),第一個『辦小聚、活動』:

建立此平台的目的,就是為了將『是為自學生特別辦的、特別需要的』來加以整合。所以我這裡寫的『小聚/活動』,是指由自學生發起的,或特別是辦給自學生參加的活動。

點進第一個圓環,就是你若想發起任何活動,可以直接在這建立活動表單(下圖1),建立表單後就會在第二個圓環『報名小聚/尋找活動』內看到釋放出的活動消息,看見的人若感興趣就可直接報名。(下圖2)活動會以性質稍加分類,並且註明時間和舉辦縣市。

第三個圓環:『分享.推薦活動』:

這部份則不一定要是為自學生特別辦或自學生發起的活動,而是大家若各自有參加過哪些活動,覺得不錯,或看到很棒的活動都可以在這作分享和推薦。(下圖)

五個圓環都大致介紹完,下面接著要講解『個人頁面』,也包括前面提到『學習成果大集合』的部份。

你可能覺得有些很像模仿fb的介面(哈),我只是將我目前想到要有的功能用圖式放上去來方便作說明。有訊息鍵(message)、可放頭貼照片、一定要的自介欄,然後精選相片區(你可能疑惑為什麼要有這區?我是想說若在右欄的學習成果欄內若都還沒有放任何資訊的人,就能選幾張精選相片,可能選比較具代表性、能讓人看到你學習領域的相關照片,以便更認識你)。可看到左上角有一之前我提過的紅色小旗幟(標籤),它就是你儲存的『學習夥伴標籤』(只有你個人看得到收藏的有哪些人,對方不會知道),若點選它,會連到以下頁面(下圖),能直接搜尋想找的人。

接著我要介紹在個人頁面右欄的興趣標籤 (再放一次圖好了) —

你可以看到有不同顏色的方格,分別有體育、美術、音樂、程式等等,這些就是你依照自己的興趣或有鑽研的類別所選的『興趣標籤』(當然假若你只對美術有興趣,你的興趣標籤欄內可只選美術,它就只會出現一個方格)。前面有提到,平台會依你選的興趣標籤幫你分類,在『尋找夥伴』的頁面上會出現,人家就可以從中認識你。

假若點選其中一方格,要進入之前必須先選擇『學習記錄貼文區』或『讀書會影片記錄』。

先選『學習記錄貼文區』,進去後你會看到有點像ig個人頁面的排版形式,上面可以po你每天的學習成果記錄,當然不一定只能放照片,可以是各種檔案形式,只要跟你這個學習類別相關的成果、記錄都可po上來。

在很前面,我有提到『以Facebook帳號登入』這部份,說會再後面詳細敘述。我就在這裡講解我的想法:

我發現因為社群網站、各種App很多,且形式、功能都不太相同,所以這些網站間會有互通、互相分享的功能。我圖示畫的『以facebook登入』只是舉其中一例,或許(假設)在ig或在medium上的任何文都可以和此平台達到互通、互相連結的功能,這樣使用者就不會覺得同一個內容要發這麼多次而嫌麻煩,所以我才說『學習成果紀錄區』這塊,形式可以很多樣化。重點是如何藉此記錄自己的學習和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給更多人,才是我想達成的目的。

若點選『讀書會影片記錄區』,可以把自己過去參與過的讀書會影片放入此頁面。讓別人知道,你曾參與過哪些類別的課,以便更了解你。

關於個人讀書會的影片,任何人都能在下方給建議或回饋,促進交流。

以上這些內容,都只是我最粗略的構想(包括UI哈哈),當然很多不見得要照我的想法作,一定有很多待改善或思考的地方。只希望若這平台能透過大家的協助和建議創立起來,想必會別具意義且能帶來巨大的影響性。

關於上面的內容,我想尋問大家的意見來整合的有以下幾點:

  1. 關於『興趣標籤』,可以用哪些類別作為分類?(ex.體育、美術、音樂…這樣的分類是我目前想到的方式,但還有很多領域,可以用那些類別(名稱)區分?)
  2. 自學議題討論區的議題名稱分類:同樣是分類名稱的問題,我想可能要請大家想一下自學過程中常見的問題,再依問題來想『議題名稱』。
  3. 然後…應該還有很多很多可以想得更深的細節和建議,大家都可以提出來作協助

一個人走得快,一群人走得遠,一起讓台灣的自學體系發展得更加完善吧~!

謝謝rrrrr~這篇介紹文就暫時到這了(鞠躬>ω<)

對開發此平台有意願/有興趣的人, 歡迎聯絡我!

--

--

Cindy Chen
Cindy Chen

Written by Cindy Chen

深刻的活著,當個清醒的人。 /歡迎聯絡/ ivy8912241717@gmail.com

Responses (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