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在當下的能力

Cindy Chen
5 min readJun 26, 2018

--

這些月來,每周固定一天的禪修課,開啟起了我對『心靈培育』的認識和人生價值的反思。

最近剛好看完Erik Bertrand Larssen的《當下!我,跟自己拚了!3》,書中所強調的重點和我在禪坐中體會的道理,有著異曲同工之妙。因有所感悟,特以此篇作記錄。

當初會參加禪修課、接觸禪修,是因為察覺到自身的一些問題。最強烈的動機,來自於我的考試症候群。

在每次接近考試前的幾周,我都會開始變得很容易焦慮、心情不穩定,或許是對自我要求高、不容忍自己犯一絲絲錯誤的心態,總期望自己能全盤掌握好每一件事。但這卻是導致使我無法靜下來、把事情做好的問題根源。

我以前總誤以為是自己太計較考試分數,所以才會每次在考前都出現這次症狀。但後來我發現,更主要的原因在於我在做一件事情的當下,總是擔憂著「還沒發生」的「未來」。我總擔心自己會不會做不好、若最後事情搞糟了又會如何等等等。這不只是「考試」這件事的問題,而是一種心理素質,更是一種面對生命的態度。

雖然我們的生活中真的有太多大大小小的事要應付,很多問題待我們去思考,但若腦袋一直處於很「滿」的狀態,滿到讓你無法好好的、專注的感受此時此刻正在做的事情,就會很容易感到焦慮。這正是我想接觸禪修的原因。

有人說是冥想、有人說是禪修,或著靜坐、打坐等等諸如此類的名詞,或許定義上有些微的差異,但他們最主要的共同點,是在幫助人們沉澱自己的心、去除腦中雜念,暫時的放下、拋掉原本在想的事情,全神貫注在自己的呼吸上。感受著完全沉靜的狀態,感受空氣是如何進到自己的身體裡、再被吐出來,感受自己活在這個宇宙間,這個當下,是多麼的奇妙和美好。

在初幾堂課,我就發覺原來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。只要一不留神,任何意念、想法都可能竄入腦中,然後把你的思緒牽走。而你要花多久的時間,再把思緒引回來到你的呼吸上,這就是要訓練的功夫。一開始可以從五分鐘、再來十分鐘,慢慢增加來訓練,專注的時間就能越來越長。

每次課堂結束,師父都會問我們:「今天有甚麼感覺?有甚麼收穫?」我常會笑得有點慚愧的回答,覺得自己的心思還是很容易飄走、很多雜念。不過,師父曾對我說過的一句話,到現在一直都很印象深刻,他說:「其實,禪修不是都放著讓腦袋空空的,完全不想事情,而是你能夠『察覺』到這些雜念在進入你腦中的時候,快速的拉回來。」察覺、不斷地察覺,這是我在禪修這門課學到最重要的東西。

而「活在當下」跟「禪坐」又有甚麼關係呢?

其實在更早之前,知道有禪修或冥想這類活動時,總會質疑,我每天若花那些時間來練習,真的有用嗎?不如花時間把要做的事情或計畫好好的想清楚。但後來藉著察覺自己的問題,才發現這是一種訓練,訓練自己「活在當下」的能力。

選擇要想甚麼的能力,是對抗壓力的最大利器。 ─哲學家暨心理學家威廉‧詹姆斯

這可以牽涉到兩個層面。說是「能力」,這是第一種思考角度的講法,因為你是否能「活在當下」,將會影響你在處理事情或問題的行為。當你在做一件事的時候,是不是能全神貫注、專心的在目前所做的事情上,不去擔心未來、不去擔心你做的方法好或不好、結果又會如何,你才能真正的做好那件事,否則焦慮和壓力感只會倍增,影響做事的效果。但這並不代表你必須照著原本可能沒效率的做事方法繼續做下去,而是把時間、心思區隔出來,讓自己只專注於當下做的的事,而思考如何改進做事的方法,這又是另一件事。很多人可能當下沒有察覺,以為自己在一個時間只做同一件事,以為自己很專注的在「單工處理」,但其實最容易被忽略的,不是你在做的事,而是你腦袋裡想的東西。雖然身體和行為上是「單工處理」,但腦袋裡卻在「多工處理」,這樣做事的效果,跟你一次同時處理很多事是沒有太大差異的。

第二種,是以一種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待人生的說法,也比較具有哲學性。「為甚麼要活在當下?」以前在報章雜誌上看到一些富寓意性的小故事,在講述「活在當下」道理。「吃飯就吃飯,睡覺就睡覺」,這些話很常在這類文章上出現。那時候的我還無法體會其中的道理,總是輕易的將這些文字瀏覽過去,而沒有深思。每次在吃飯,總想著等一下要看的書、要處理的作業;在走路,腦中也一邊想著等一下的計劃。雖然把握時間思考不是不好,但卻會因此失去了一些更重要的東西。隨著成長以及思考(感受)力的提升,現在回頭想想這些老生常談,才能逐漸明白其中的道理。原來生活上每一件小事其實和禪坐一樣,都是一種練習,只是以不同形式呈現。當我們在吃飯,嚼著口中的食物,細細品味不同的口感和滋味;走在開滿了阿勃勒的人行道上,微風徐徐的吹來,輕拂過臉頰;當我們閱讀著書上的文字,感受與歷經幾千年來人類累積的知識精髓相遇的剎那,是多麼神聖和美好!這些感覺,唯有透過「活在當下」才能領悟得到,也是人活著的意義。

一旦此刻錯失,永世無從追回。

─德國文豪弗里德里西‧席勒

對現在的我來說,若能把每分每秒活得淋漓盡致,好好享受當下的感覺,那來到這世上、走過這一遭,最後在行將就木之際,才配得我說出:「我有好好活過!」

我從不展望未來,它來得夠快了。 ─亞伯特‧愛因斯坦

雖然對於未來,總需要某種程度上的規劃,但也唯有專注於『現在』,才會朝著自己想像的未來邁進!

--

--

Cindy Chen
Cindy Chen

Written by Cindy Chen

深刻的活著,當個清醒的人。 /歡迎聯絡/ ivy8912241717@gmail.com

No responses y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