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脫框架的成長與思考

Cindy Chen
4 min readJun 27, 2018

--

開始了自學的日子,學習也漸漸找到軌道和模式,焦慮的心情似乎緩和了些。在這持續摸索的過程,我發現自己有非常非常多的思考模式、觀念和習慣,被以往在體制內教育的種種規範及運作模式束縛住,但自學的一開始卻渾然不覺。

在自學之初,我只按照以往排計劃的經驗將想做、想學的事排進去,沒作太多的思考。我排了很多想學的東西,將行程和時間塞滿,每天也照計劃勤奮的執行。但過沒多久,我突然發覺:『為什麼我每天的心情還是和以前在學校的日子一樣,處於緊崩高壓的狀態?為什麼我每天都忙得喘不過氣,依舊沒時間好好回想、反思自己每一天到底學了什麼?有什麼新的體悟?依然是早晨醒來忙到晚上,躺了就睡,很快到了隔天,然後依舊又重複一樣的行程和模式?』我開始思考這一連串的問題。

後來我摸索出一些答案,原來 — 縱使我申請了自學,時間都任我安排,但若我的思維模式和觀念沒有跟著跳脫、轉變,那每天的日子其實和在學校一樣,終究不會改變。悟出這個道理的當下,我才發覺一切都是自己的想法所造成。其實某個程度上,我們並不能怪這個體制和教育,因為我們的思考是自由的。只不過因為大多數人從小就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,讓我們覺得自己只要不脫離這個環境終究無法改變現況和事實。最最主要的原因在於『思維』。因為我的腦袋和想法已經被框架住了,所以縱使我脫離了體制,我的學習依舊和以往在學校的教育沒有差別。

能申請自學並不是每個人想要就能擁有的機會,因此我格外珍惜有這樣的機會,能自由的安排時間、學我想學的東西。正因為有這種想法,反而讓我更不敢怠卸,我總是把時間規劃的跟學校相同,不時會去想學校同學現在在做什麼,所以我也應該怎麼樣…,我一直不斷和原本學校排的課表作對照。但那時我一直沒發現這個問題。

自學,應該是要找到自己的學習步調和方式,因為每個人吸引收的速度本來就不同、方式也不同,若一味的只是要走在看似安排很完美的課程或計劃表上,那只會讓學習更疲憊、更沒有效果罷了。

還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,我發現學校的教育方式會養成我們認為 — 凡事都要『速成』的思維習慣。之前在學校,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考試讓我『應接不暇』,所以記事本的規劃也總是排滿了要讀的科目順續、考卷等等,每天也就按著這樣的流程進行。看著清單上長長的項目,就會告訴自己越快完成越好,效率越高越好。或許我的讀書方法(或是『準備考試』的方法?)找對了,讓我的成績和所投入的時間成正比,這樣的成功經驗讓我自以為我做任何事應該都是如此。

但這種想法卻使得我在興趣發展方面遇到很大的瓶頸。我對設計很有興趣,也希望自己能做出很棒、很多的作品。我找了很多資源和書籍,看了很多其他人的作品,我『以為』自己已經有能力創造出一樣棒、一樣創新的東西,便開始不斷思考自己要創造出怎樣的作品。但我卻想不出任何東西,腦袋完全沒有任何靈感和點子。我以為自己能用以前的成功模式複製過來,投注多少時間就能產出多少,但我發覺我錯了,由其是在創造、設計這方面特別是如此。這需要長時間韻釀的,不像考試作題目那樣,會了一個觀念或解法就能套到題目上(大多數是可行的)。

『投入大量的時間,不見得立刻就有收穫。』這是我經過一次次挫折,思考出來的心得。我知道不一定每個人在讀書考試上都這麼得心應手,但我自以為在這方面的成功模式同樣適用其他方面,因為成績和分數能立刻滿足我,包括投注的時間和心力,分數能非常快顯現(我是指自己,至少大部分科目是如此)。所以我習慣了那種能立刻見效的東西,習慣做能立刻看到結果的事情,養成這種凡事想『速成』的習慣,只要稍慢滿足我,就會覺得自己怎麼事情都做不好。其實並不是如此,而是我觀念錯了。

現在的我也在慢慢調整很多的想法。能打破框架思考,是自學首要學習的、也是最重要的事情。

--

--

Cindy Chen
Cindy Chen

Written by Cindy Chen

深刻的活著,當個清醒的人。 /歡迎聯絡/ ivy8912241717@gmail.com

No responses yet